電梯事故率到底高or低?快來看看數據怎么說!
2018-06-20 23:14:55
截至2017年底,全國特種設備總量達1296.52萬臺,比2016年底上升8.31%。其中電梯562.7萬臺,占特種設備總量的43.4%。政府采購信息報/網記者從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2017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情況的通報》(以下簡稱《通報》)中獲悉,2017年全國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和相關事故238起,死亡251人,受傷145人。與2016年相比,事故起數增加5起,增幅2.15%,死亡人數減少18人,降幅6.69%;2017年特種設備萬臺死亡率0.30,同比下降9.09%;全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,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總體平穩。
2011-2017年萬臺設備死亡率曲線圖
《通報》中對事故的特點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,按照設備類別劃分,其中,電梯事故56起。電梯、起重機械和場(廠)內機動車輛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所占比重較大,電梯的事故起數占23.53%,死亡人數占16.33%;按照發生環節來劃分,事故發生在使用環節的187起,占78.57%。維修檢修環節29起,占12.18%。安裝拆卸環節17起,占7.14%。充裝運輸環節4起,占1.68%。制造環節1起,占0.42%;而按損壞形式劃分,機電類設備,例如起重機械、電梯等事故的主要特征是倒塌、墜落、和撞擊等。
其中,歸集電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,由于違章作業或操作不當原因28起,設備缺陷和安全附件失效或保護裝置失靈等原因7起,應急救援(自救)不當原因7起,安全管理、維護保養不到位原因5起,兒童監護缺失及乘客自身原因1起。
《通報》顯示,2017年相關部門在隱患排查治理方面成效顯著,例如鞏固電梯會戰、攻堅成果,深入開展電梯隱患整治“回頭看”,共新發現問題電梯3.9萬臺,完成整改3.7萬臺,整改完成率94.9%,其他隱患正有序推進整改。據公開的數據顯示,2017年全國共組織開展現場監督檢查23.7萬次,檢查設備153.85萬臺套,發現隱患20.01萬處,完成隱患治理19.19萬處,有力保障了特種設備安全。
在服務保障民生方面,2017年相關部門繼續推動“96333”等電梯應急處置平臺建設,覆蓋城市已經達到176個,應急處置能力持續提高。組織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前期論證和調研工作,解決多層住宅居民出行難題,著力保障民生。
《通報》公布了最新的2017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情況,同時也明確提出了2018年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與節能監管工作的五大重點,即狠抓特種設備質量提升,以質量促安全;強化特種設備風險防控,落實企業主體責任;落實頂層設計方案,推進安全監管改革創新;理清責任邊界,強化監管基礎建設以及落實全面從嚴治黨,加強隊伍作風建設。
其中,包括貫徹落實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電梯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》。推進檢驗工作改革,合理劃分電梯檢驗和檢測工作的內容,優化電梯定期檢驗工作項目與周期。
推進電梯監管綜合改革。推廣電梯“保險+服務”試點。推動維保模式轉變,試點推進按需維保、“物聯網+維保”等新模式。探索建立電梯維保、檢驗和事故等信息公示機制,倒逼制造和維保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。
開展針對性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。鞏固近年來電梯會戰攻堅和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,根據近年來特種設備排查整治案例和事故原因分析,對電梯層門、制動器和自動扶梯附加制動器等電梯部件風險,督促企業加大風險排查和隱患整治力度。
同時,優化法規標準。全面貫徹落實《特種設備安全法》,推動修訂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》,加快《電梯安全條例》起草工作。